36氪获悉,日更计划近期完成近万元人民币融资,由洪泰资本领投,联想之星跟投。此前,日更计划曾获九合创投、松禾资本、Blibli的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,同时,君联资本、景林资产、奥飞娱乐、宋城演艺也是日更计划的股东。
日更计划定位二次元精品内容网络出版社,此前是布卡漫画平台内部孵化的项目,年8月从布卡中分拆出来,由布卡漫画联合创始人梁钟文担任CEO。目前,日更计划自有版权的漫画超过百部,在全网90多个渠道分发,代表作有《实验品家庭》、《龙朝大都》等,是国内自有版权最多的漫画生产商,作品全网点击量超过52亿次。
与国内的平台和大多分散工作室都不同,日更计划签约作品而非作者,以日本的编辑中心制模式运作,保证产能和品质;同时,多个二次元、娱乐相关资方入局,为日更计划打下了资源互通的基础,日更计划正在筹备以制作委员会的模式进行作品的影视、游戏、衍生品商业化变现。
做流量和做内容是两件事,做漫画和做网文是两种思路
近年二次元的影响力由核心向用户辐射至泛用户,在资本的添柴之下,二次元内容火势汹汹。排名第一的平台快看漫画近期完成1.77亿美元D轮融资,平台用户量超过1.3亿。前有网文小说市场的爆发和阅文上市的例子,不在少数错过红利的资本有着“别再错过新的网生内容,抓牢95后乃至00后”的美好愿景。
对此,梁钟文认为:国内的漫画创作行业过早进入流水作业,只能解决产能,不能解决创作问题;同时,漫画和网文的创作运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网文在国内已成量产型内容,题材模板化,流量为王,能做到IP的短期价值收割,但漫画版权运营直接复制此种泛娱乐路线未必正确。
产业后端的影视公司已形成习惯,视IP为流量源,买断版权为产品背书,迅速榨取粉丝价值。这反逼漫画平台也进入流量为先的思路,砸钱买作品,求产量。当平台方与国内的工作室接触时,大多也以月产量标准化要求,一个编辑通常对接数十甚至上百位作者,作品上新迭代快,每季度头部排行榜都在变化,尽管平台也试图追求“精品化”内容,在行业现状下这并非易事。
一个事实是,国内网文头部作者年收入高达数千万甚至过亿人民币,但最头部漫画家年收入刚过百万。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小说和漫画的区别:产量和新陈代谢速度无法相提并论,二者在内容进展和平台作品保有量上可以差到百倍,漫画半年可能是网文一星期的内容故事量,人力成本、生产周期和后期运作成本却更高。
那为什么还要做漫画呢?因为漫画是二次元的水煤电,是基础设施。日本动画来源的50%是漫画,20%是轻小说,剩下的是原创和游戏。漫画至少需要一年连载才得以支持一季动画,但它却是产业链条的强起点,能够为后续的产业版图提供支持。漫改赋予产品的,除了非冷启动的用户群,还有更持久的生命力,并能够继续反哺内容。
同时,日本对IP长期开发和生命周期的维护值得借鉴,例如手游《怪物弹珠》已在全球TOP榜长达4年多,年全年收入高达13亿美元,年一季度收入仍是王者荣耀的1.6倍,它是日本引入IP植入,并与其他作品角色联动最成功的案例之一,角色多达个,动画也持续配合更新。
反观国内,目前的产业链条仍是割裂状态,绕过了日本的强势领域,游戏、周边、漫展等,版权贸易体系尚未成型。梁钟文认为:漫画其是后端变现的前期材料,应该走精品化路线。
用日本生产技术培养作者和培育内容,用本土方式运营和分发
日更计划采用编辑中心制的模式,不签约作者,梁钟文认为复制小说的思维逻辑是错误的,漫画生命周期长,不应像网文一样按作者模式经营。《圣斗士》的作者还画过什么漫画你知道吗?
编辑的角色像产品经理,也像经纪人,内容上需要重度沟通和介入。目前日更计划有二十多个编辑,每人最多对接4-5个作者,会从剧本大纲、剧情走向、分镜脚本等角度提供梳理和意见,不以KPI和流量作为唯一审核标准。同时,梁钟文告诉36氪,日更计划的稿费是腾讯等平台的两倍,后续也会在作品的漫改变现阶段尊重作者,让作者对作品改编变现有话语权。
虽然今年有少量精品内容率先破壁,国内原创漫画内容市场仍处于匮乏状态。在梁钟文看来,“日漫”和“国漫”的区分并无意义,不该割裂地看待漫画市场。国内的二次元市场在日漫审美体系中诞生,至今国内市场的动画内容80%流量、漫展内容90%流量仍被日漫占有,目前的差距就是品质差距。
日更计划在日本、台湾设有三十多人团队的分公司,海外作者和编辑团队可以给国内提供内容创作模式的借鉴,这也是日更计划对品质的标准,梁钟文说,日更旗下的《实验品家庭》与日本杂志以原稿成品形式沟通,未经修改直接刊载,这种情况极其罕见。目前已有链条上各类公司主动寻求合作,如国内投资项目的腾讯视频、海外提供音乐制作的SONY与华纳、日本首播的东京电视台。漫画版权运营做的不应该是简单分发,而是加入生态。
虽然近期大的漫画平台也有类似的精品孵化计划,但在梁钟文看来,内容和平台是有矛盾性的,做内容需要联运分发,做平台的流量导向则是独家的,日更计划能让合作伙伴的资源更好地聚合在一个点上。
而在渠道上,中日仍有很大差异,日本的电子媒体远不及国内发达,因其作为便利店主导的国家,街头巷尾都可以购买杂志,这让漫画的更新周期拉长,在用户已经养成线上阅读习惯的中国,要做的则是多渠道的覆盖和分发。
日更计划的内容在各类平台、网站、